【來自對岸的報導/廣州日報/吳聿立】 “綠色寶石之王”祖母綠以其獨特的魅力令無數珠寶愛好者競折腰,而優質的祖母綠不僅價格昂貴,且可遇不可求,於是人工合成或優化處理的祖母綠就應運而生了。對此,中山大學教授、寶玉石鑑定評估專家、中山大學寶玉石研究鑑定(評估)中心主任丘志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優化”祖母綠在我國一般不需要申明,但合成祖母綠、拼合祖母綠、充膠祖母綠等不申明則屬於違法行為;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廣東省黃金協會珠寶首飾評估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國彬也表示:人工合成祖母綠雖和天然祖母綠的成分、比重、折光率等化學物理特性基本一致,但銷售時要標明“正身”,否則就屬於商業欺詐。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幾家有代表性的高檔商場,發現幾乎沒有珠寶商按這一“遊戲規則”辦事——反正貨櫃裡都是“祖母綠”,是人造的還是天然的顧客自己判斷,甚至還有以綠碧璽(綠色電氣石)、螢石和劣質綠色翡翠假冒祖母綠銷售的現象。這樣,要搞清楚人工合成、優化處理的祖母綠及外觀酷似祖母綠的綠色寶石的“底細”,就靠專家支招了。
肉眼細看內含物識別合成祖母綠
記者:天然優質祖母綠十分稀少且價值昂貴,又頗受世人青睞,於是其替代品——人工合成祖母綠就產生了,請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合成方法。
丘志力: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合成祖母綠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水熱法和助熔劑法,其主要原料都是二氧化矽(SiO2)、三氧化二鋁(Al2O3)、氧化鈹( BeO)和三氧化二鉻(Cr2O3),都用到了祖母綠的籽晶。
助溶劑法合成的原理則是藉助氧化釩和鉬酸鋰等助溶劑降低氧化鉻、氧化鋁和氧化鈹等材料的熔點和反應溫度,使祖母綠寶石在較低的溫度下能結晶生長。水熱法合成則是指模擬天然祖母綠的生長環境和外部條件,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讓溶解的原料(氧化鉻、氧化鋁和氧化鈹)在溶液中對流擴散,當溶液達到過飽和狀態時,祖母綠種晶上發生反應結晶出祖母綠晶體。合成祖母綠的周期2個月到1年不等。
記者:這種人工合成的祖母綠做得很真,往往很難與天然祖母綠區別開來,怎麼辦?
丘志力:一般合成與天然祖母綠的物理化學特性都非常相似,用折射儀、偏光鏡、吸收光譜等常規寶石鑑定儀器較難區分。較有效的區分方法是觀察寶石的內含物(包裹體),如助熔劑法合成祖母綠的包裹體常見助熔劑殘餘呈雲翳狀沿裂隙分佈,這些包裹體有時像飄逸的窗紗(窗紗狀包裹體),高倍放大觀察時可見細小的助熔劑殘餘,有時也可見到無色透明、形態完整的矽鈹石晶體;水熱法合成祖母綠肉眼觀察時多數非常純淨,缺乏天然祖母綠中常見的各種天然的包裹體和細小裂紋,但在顯微鏡下一般可以發現波狀生長紋(鋸齒紋),有時見有成群的矽鈹石晶體和癒合裂隙中的氣液兩相包體。如果這樣還是不能確定,則要用紅外光譜或其他大型儀器進行鑑定。合成和天然的祖母綠較難僅憑經驗鑑定,因此建議消費者購買祖母綠寶石時一定要看權威機構的鑑定證書。
如果說有很簡單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凡是顏色非常翠綠、重量在1~2克拉以上、裂紋又較少、透明度好的天然祖母綠寶石首飾,不是2000~3000元就能買到的。
寶石受熱後“發汗”則為浸油處理品
記者:國際標準還允許對品質欠佳的祖母綠進行優化處理,具體如何優化?這種優化後的祖母綠又如何鑑別?
丘志力:對祖母綠進行優化處理的歷史很久遠,主要方法有浸油處理、浸色處理、覆膜處理。祖母綠的浸注處理由來已久,浸注方法也多種多樣。早期,人們主要用各種植物油、橄欖油等浸泡祖母綠,且盡量採用與祖母綠折射率相近的油——分為有色和無色兩種。近年來,也有人用加拿大樹脂充填祖母綠。注無色油在市場上很常見,主要作用是掩蓋祖母綠的裂隙或細小的孔洞,提高寶石的透明度和顏色的亮度。這種方法雖然沒有改變祖母綠本身的顏色,但可使它外觀改善,在我國被視為“優化”;浸有色的油和充填樹脂則為“處理”。
浸過油的祖母綠在包裝紙上有時會留下油跡,所以購買者細心檢查包裝紙,有時就可了解產品是否經過浸油;可觀察祖母綠受熱後是否有流油“發汗” 的情況:用檯燈或熱針靠近祖母綠樣品,樣品受熱,油會像出汗似的從裂隙中滲出,用棉紙或鏡頭紙擦拭則可判斷是否有油存在。另外,還可通過放大鏡檢查、觀察樣品裂隙中是否有油存在的證據進行判斷:用側光照明,慢慢轉動樣品,在某—角度上可觀察到裂隙中無色油漬產生的干涉色,如果裂隙末完全充填,觀察時可見裂隙中的不規則分佈的油痕,其反光比一般裂隙中的液態包裹體強。有色的油和充填樹脂的檢測要由專業實驗室來完成。
記者:人工合成與處理的祖母綠在出售時是不是也要亮明“正身”,像翡翠必須標明A貨、B貨、C貨一樣?
丘志力:我國國標規定:合成寶石是一定要申明的;改善處理則是指人工改變或改善寶石材料外觀和性質(包括顏色、光學效應或耐久性)的過程,其可接受程度和公開聲明的必要性因地而異,所以就可分為“需要申明”和“不需要申明”兩個部分。在我國,“優化”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已經被人們接受的、穩定的、無害的處理過程,不需要申明,其餘的處理過程則需要申明。
一般來說,國際上各大知名鑑定室和我國的質量檢測機構的執行標準大多是一致的。對於祖母綠來說:浸無色油掩蓋裂隙的過程屬於優化,不需要申明;合成祖母綠、拼合祖母綠、充膠祖母綠等銷售時都是要申明的,不申明就屬違法行為。
買貨必須要銷售憑證 出現問題向商家索賠
記者:當下市場中的假冒祖母綠也很流行,有哪些慣用手法?
丘志力:市場上將祖母綠仿製品或者處理品當作天然祖母綠銷售的情況主要包括:不標註“祖母綠”而用比較模糊的“綠寶石”,將合成的祖母綠稱為“養殖祖母綠”或叫“×××(生產廠英文名祖母綠)”,或將一些經過拼合的祖母綠當作天然祖母綠銷售等。一般只要商家開具正式的銷售憑證,出現問題消費者都可以進行索賠。
記者:您是我國較早研究祖母綠的學者,能否介紹一下不同品級的祖母綠飾品當下在中國的銷售情況?
丘志力:現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大多是商品級別的祖母綠,其中1~2克拉左右的比較多見,這種品級祖母綠首飾的銷售價格在多數中小品牌珠寶商手裡會賣到5000~30000元左右——主要取決於伴鑲鑽石及所用金屬的種類和質量。但部分大品牌和和大顆的優質品可達50000~150000元,甚至更高。
中國的祖母綠市場還比較小,目前主要是缺乏比較好的宣傳和知識普及。另外,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祖母綠價值認知的差異也是阻礙中國市場擴大的重要原因,造假等的影響是次要的。
記者:我一直在想:除了文化的差異外,中國人不太喜歡祖母綠的另一原因是不是最優質的祖母綠都不純淨——內部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蟬翼”?
丘志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裡的“蟬翼”應該是指我們所說的包裹體——羽裂紋、晶體空洞、空隙等內含物。
中國人不太喜歡祖母綠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受中國傳統玉文化的影響:中國人愛玉、惜玉、藏玉,從古代軟玉到近代的翡翠,玉文化根深蒂固。而有些翡翠的顏色又與祖母綠相近,兩者俱有可“替代”的特點;其次,是祖母綠寶石大多具有較嚴重的裂隙和深色包體,市場上出售的祖母綠顏色鮮豔、內部潔淨、品質好的較少,價格也非常昂貴;再次,中國的珠寶市場目前處於初級階段,因此祖母綠在內地暫時還未形成規模市場。
記者:這是否意味著現在是收藏祖母綠的契機呢?
丘志力:或許是一個契機,但很難說。大家在想收藏之前必須了解,祖母綠是國際珠寶市場上一直都非常貴重的寶石,換句話說是祖母綠有很成熟的國際市場,任何時候“撿漏”都是很難的。
佩戴 保養
把祖母綠製作成首飾,無論是戒指、胸墜、手鐲或耳環,只要搭配適當,佩戴在身都會顯示出高貴的氣質。
祖母綠首飾的搭配是很講究的,如與18K黃金搭配成飾品,黃與綠色階最近,就會顯得壓抑、低沉,祖母綠無法發揮其特有的魅力,所以應讓祖母綠盡量避免與藍、綠、黃色服飾搭配;如與鉑金搭配,則能盡顯祖母綠雍容、高潔、典雅之氣,佩戴在黑色服飾上顯得穩重典雅、光彩奪目,佩戴在白色、米色服飾搭配則顯得優雅萬分。
祖母綠與和田玉、翡翠的保養有點相似——怕腥、怕油、怕肥皂,甚至比玉更嬌嫩。祖母綠性脆,容易有裂紋,天然祖母綠幾乎90%以上都有細微的裂紋,因此在清潔保養上應多加用心:祖母綠首飾應分開包裝,不應與硬物相撞,而且要定期檢修;祖母綠飾品不宜用超音波清潔器或高溫進行清潔;最好將祖母綠戴在左手上,做家務、從事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盡量少佩戴祖母綠,減少碰撞機會;盡量不要長時間與酸鹼接觸;也要避免長時間在過熱的溫度(如泡溫泉或做桑拿浴)下佩帶,使寶石內部的裂紋受到影響。如果祖母綠首飾髒了,可用軟乾布擦拭。
- Dec 28 Sun 2008 12:52
冒牌祖母綠擾亂市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